“考虑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实现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如无特殊情况,全年吸收外资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有望超过1600亿美元,实现稳定增长,能够实现全年稳外资目标。”在10月22日商务部召开的“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暨稳外资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如是说。
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实现了较快增长,成效明显好于预期。但是,当前稳外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宗长青表示,主要有两大不确定因素:一是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招商引资跨境活动不便,既难“走出去”,也难“请进来”,线上招商成效有限,一些外资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放缓。二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受疫情以及个别国家“脱钩”“筑墙”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深度重塑,跨国投资呈现近岸化、本土化、区域化等趋势,而且各国引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从国内看,我国土地、资源等要素供求关系趋紧,成本不断增加,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宗长青指出,同时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吸收外资仍有不少有利条件:
一是全球跨国投资反弹。联合国贸发会议10月19日发布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跨国投资显现反弹态势。其中,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5%,这与我国情况大致相当。报告还预计全年跨国投资将好于预期,有可能重新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向好。今年1-9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世界银行9月27日发布报告称,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将增长8.5%,比4月预测上调了0.4个百分点。
三是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据调查,90%以上的外资企业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在中国、为中国”。我国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中产阶级,消费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无可比拟。今年1-9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4%。再加上中国产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等综合优势突出,中国对外资的“磁吸力”与日俱增。
四是外商在华投资预期和信心持续稳定。商务部近期问卷调查显示,3000多家重点外资企业中,93.3%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预期。美、欧、日等外国商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二的美资企业、59%的欧资企业和36.6%的日资企业计划扩大在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