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前行,政治互信不断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丰富,务实合作硕果累累,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中国—东盟30年的合作中,中泰经贸往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8月27日,我们邀请到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海秋,泰国法学院院士、荣誉教授、泰国远东国际法律事务所董事长陈伟文,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丰媛,中国(昆明)东盟投资贸易促进会陈慕筠博士做客线上会议室,就“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泰合作的回顾与展望”主题进行交流。
RCEP带来哪些新热点?
“回顾泰中经贸关系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的签署,将为泰中两国经贸合作创造新机遇。”泰国法学院院士、荣誉教授、泰国远东国际法律事务所董事长陈伟文认为,待RCEP落地实施后,将带动成员国之间贸易投资增长,提升经济一体化水平,增加产业链黏性和韧性,给产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为此,泰国也做好了准备。”陈伟文介绍,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出台了包括免除用于生产出口和研发的机械设备的原料进口税;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企业允许外资拥有100%所有权,减少各类限制;建立一站式投资服务中心,简化工作证、签证办理流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泰国扩大贸易和吸引投资。
“未来泰中双边经贸将产生更深层次的联动。”陈伟文举例说,在投资领域,RCEP的落地实施除带来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之外,也有利于中企利用泰国各方面的优势,打破贸易壁垒;在货物贸易方面,RCEP所营造的高水平自由贸易环境将为泰中贸易所涉及的产业带来更多融合和互补效果。例如,近年来,东南亚汽车市场保持较高增速,尤其是泰中汽车供应链产业链发展较快,RCEP将推动汽车零部件关税降低,有效帮助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数字经济是风口
会议中,专家们一致认为,未来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与泰国乃至整个东盟的重点合作领域。
“新时期,数字技术和创新驱动是互联互通的核心,要拓展中泰乃至中国东盟合作,必须做到基础设施和各类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打破物理疆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海秋说。
在她看来,随着全球性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跨境人员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要如何保障跨境流动人员的安全?“近18个月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健康码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可以在中泰合作中推广,并从健康信息拓展到更多领域,依托5G技术的创新场景应用,高效、准确、便捷,切实提升政府管控能力。”余海秋建议,中泰之间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跨境人员信息的“云端”数据库,降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风险。
“泰中数字经济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昆明)东盟投资贸易促进会陈慕筠博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泰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企业,推动泰中数字经济合作,除加强政府间合作之外,应建立区域性的民间合作平台,为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院校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支持。
陈慕筠建议,泰中双方可就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联系,以企业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建立民间科技交流平台,开展技术创新论坛、人员职业培训、青年数字经济大赛、技术创新项目的推介等工作,助推泰中数字经济共同发展。
余海秋也对未来的滇泰合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云南应以中(国)老(挝)铁路开通为契机,加强与泰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数字化建设对接。”她建议,滇泰合作可充分运用“数字云南”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成熟的技术模块,为下一步的跨境旅游数据合作、跨境能源数据合作、跨境农业信息化合作等跨境合作提供重要便利。
共同打好“绿色”牌
未来,中泰合作将要谋求怎样的新机遇?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丰媛认为找准合作契合点很重要。她介绍,泰国基于自身的经济基础和优势,建立了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模式(简称BCG经济模式),涵盖农业和食品、医疗和保健、生物材料和能源、旅游和服务业等领域。BCG经济模式将成为泰国未来十年的主要经济推动力,这与中国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近年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认可。“中国是传统医药的领先国家之一,而泰国的传统医药医疗也得到广泛认可。泰中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前景可期。”陈伟文认为,泰中双方可将传统医药业的合作作为可持续发展项目来推进,在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中、在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慕筠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远程诊疗领域的技术发展较快,泰国的医疗康养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泰中在远程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绿色康养领域开展合作将具有很大的市场。她特别提到,未来泰滇合作可结合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等举措,推动智慧医疗、绿色康养等产业实现优势互补。
下一篇: 电商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